在商业化横行的时代里,寿山石雕这类艺术精品也难逃脱商业化的命运。在如今纯洁的寿山石雕界中,不少寿山石雕刻艺人为追逐利益而完却了寿山石雕艺术究竟是为何?陈敬祥这位寿山石雕界的老人,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寿山石雕艺人不是商人。
在福州雕刻厂工作时,陈敬祥是全厂最能赚外汇的人。其中,在国外最能卖出好价钱的,是他独创的《求偶鸡》。《求偶鸡》,是陈敬祥1953年开始酝酿创作的作品。当时,他家里养了许多鸡,他正是在仔细观察中,发现了公鸡求偶与母鸡想冲出鸡笼寻求自由幸福的特有生命张力,想以此创作作品歌颂生命、青春和爱情。他把这想法与师兄们谈起,大家都摇头,因为要刻鸡笼内的母鸡,等于要镂空雕刻。而在之前,在寿山石的历史上还没有人做过镂空雕刻。陈敬祥还是决定一试。
在多少次失败后,1956年《求偶鸡》创作成功,不过当时叫《鸡笼罩》。1957年,这作品代表寿山石雕,进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引起轰动,大文豪郭沫若在这件展品前驻足良久,叹为天工之作,小声说了句:“就是这名起得不怎么样。”漫画家华君武刚好就在旁边,顺口接了句:“我看叫《求偶鸡》好了。”《求偶鸡》一炮而红,作品照片刊在新中国首部《中国工艺美术》画册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朱德元帅曾来福州雕刻厂参观,据《寿山石缘》介绍:“朱总司令来厂参观时,对石雕《求偶鸡》给予好评,说它是石雕精品,百看不厌。1957年在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大会上,他看过;1960年,《求偶鸡》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陈列时,他又看过,还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一齐看,大家都说好。因此,当时有一个传说,对在中央工作的首长说寿山石,有的不一定明白,但只要说起‘鸡笼罩’(《求偶鸡》),则大家都懂了,寿山石也随之在中央机关和北京城扬名。”
《求偶鸡》作品特受外国人欢迎,那年月国家缺外汇,所以一件又一件《求偶鸡》飘洋过海,为国家换来大批外汇,寿山石第一件在海外叫价百万元的作品,就是《求偶鸡》创造的。福州雕刻厂想买一辆大卡车到寿山乡拉石头,没钱,就让陈敬祥雕一件《求偶鸡》;工厂发不出工资了,也让陈敬祥用他的《求偶鸡》来换。
这陈敬祥为公家赚钱,劲头十足。眼下,寿山石雕价格节节升高,大家都想要陈敬祥的作品,但他硬是不卖。他说,艺术家不是商人。过去在工厂,我拿着国家的工资,我必须拼命为国家赚钱。现在退休了,我不想为自己赚钱,我只想为福州留下一批足以让后人骄傲的艺术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