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法:一种竞争态势分析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将发展战略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s(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通过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相组合,形成SO、ST、WO、WT策略,经过甄别和选择,找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振兴粤东西北地区,是广东省重大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组在深入分析与研究云浮市石材产业的发展实际和征管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理论找准切入点,提出运用税收杠杆助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一、税收促石材发展杠杆作用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在福建南安、山东莱州和广东云浮等三大石材基地中,云浮石材产业具有工艺先进、品种齐全、产业配套较完善等特点。近年来,云浮石材产业迅猛发展,行业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云浮全市办理工商登记石材企业460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8.6%,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近20万。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下面,我们通过SWOT分析理论,详细分析税务部门发挥税收助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杠杆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所在,对云浮税务部门助推石材产业发展的内在和外部环境进行研究,找出进一步发挥税收杠杆作用的对策和思路。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下,税收征管水平直接决定了税收职能作用发挥。云浮税务部门助推石材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税务部门积极整治逃避税收征管业户,着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石材行业的纳税户数、税收总量和收入结构等均得到了优化。一是积极推行“以电控税”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分类+规模+核算”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其中主体税种增值税的管理更是具有云浮特色。2012年,纳入税收管辖石材企业有3929户 ,其增值税征收方式以查账征收为主,占总户数73%,采用电量计税占14%,采用定额征收占13%(见图表1)。二是纳税户数稳定增长。2008-2012年,云浮纳入税收管辖的石材业户增加了2749户,增长了233%,逃避税收征管业户不断减少。其中2011年纳税户数突破2000户,同比增长61%。一般纳税人户数则由2009年的90户增至2012年的982户,增长近10倍(见图表2)。三是收入构成渐趋合理。2009—2012年,石材行业税收收入总量实现翻一番,其中一般纳税人实现的税收贡献不断增大。2012年,石材行业一般纳税人以该行业25%的户数缴纳了近75%的增值税税款(见图表3),这说明近年来税务部门在助推石材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反过来亦进一步夯实了石材行业税收征管基础。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就税务部门而言,虽然对石材行业税收征管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税收征管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税收助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作用的发挥。一是逃避征管现象仍然存在。目前,石材行业已初步搭建起由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的综合治税平台,但尚未建立起长效协作机制特别是信息共享机制,造成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纳税人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逃避税收征管现象难以根治。二是现行征管方式有待改进。例如,现行税电系数作为“以电控税”的监控指标已欠缺科学,势必会造成税收流失风险和加工、销售两类企业税负不公,“电量计税”办法亟需向“以电控税”办法转变。定期定额和查账征收的方式需要继续完善,对石材销售企业依据场地面积和工人工资测算定额,其测算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待继续验证,对于“两套账”现象也难于发现。三是石材企业税收贡献率不合理。2012年,石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但入库税款仅2.37亿元,单位工业产值实现税收收入0.0206,而同年福建南安该数值为0.0428。四是单位土地税收贡献率偏低。2012年,占全市总数1.0%的石材大企业实现全市行业30%以上的税收,这些企业户均占地面积33亩,平均每亩仅实现税收约6万元,可见石材企业单位土地的税收贡献率仍有提升空间。五是行业税负偏低。在云浮、南安、莱州三地中,云浮石材产业的税收收入、平均缴税额等均处于较后位置,从侧面反映了云浮石材粗放经营、数量多而规模小的现状,不符合“工业产值—税收”协调同步增长的客观规律。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税收助推云浮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首先,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税收制度的系统部署,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战略的思维,将完善立法、改革税制、稳定税负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指明了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大方向,这为基层税务部门从税制改革高度去思考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助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和方向。其次,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对云浮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时限。在此形势下,政府对石材产业发展的引导力度持续不断加大,对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形成了综合治税和引导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合力。第三,税收政策效应进一步凸显,结构性减税、营改增试点等为石材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税收政策环境,用好、用足、用活现有税收优惠政策成为发挥税收助推作用最重要的一环。
(四)威胁(threats)分析 发挥税收对云浮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外部阻力主要是具体税收政策制约、企业税法遵从度不高和竞争力不足等。一是石材企业抵扣链条断裂,这是制约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政策因素。云浮石材品种95%以上来自国内外,购买方往往难以取得进项发票,税务机关也难以实施有效监管。而在石材产品最终消费环节,建筑安装业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未能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企业不需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这又为石材企业不开具发票偷逃税款提供了机会。二是缺乏对特殊行业的考虑。石雕、石刻等工艺品加工有赖于技术工人纯熟的技艺,工人工资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不可能取得进项发票,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同样会导致税负畸高。三是企业税法遵从度不高。石材企业中个体工商业户约占80%,且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经营。多数石材企业主本身税法知识水平不高,加上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往往出现企业“大则拆分”和虚假注销等问题,使企业总是达不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四是企业竞争力不足。云浮石材整体呈现“小、土、散、乱”的“马路经济”特点。2012年,全市注册石材商标企业仅88户,其中著名商标仅3户,企业做大做强意愿不是很强烈,致使云浮石材竞争优势逐渐削弱。
综上所述,可以比较和得出图表4所示SO、ST、WO、WT等四大战略选择。比较而言,WO战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同时,威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把握机会、补齐短板来解决,因此税务部门应当选择WO战略。
二、运用税收杠杆助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SWOT分析方法为税务部门运用税收杠杆作用助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相关建议。根据SWOT分析法的结论,税务部门助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时,应突出石材产业特点,以规范和提升税收征管为基础,推动税收政策调整和社会综合治税,在引导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石材产业的税收贡献率。
(一)完善制度,形成规范石材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针对石材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石材加工企业备案管理制度》和《石材产品代销管理办法》等制度和办法,进一步规范石材行业税收管理。二是建立和完善石材行业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在深入调研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石材行业纳税评估指标并形成纳税评估模型和符合地区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石材行业税收管理指引》。三是完善石材行业税源清分比对办法。随着全市网上办事大厅的推广应用,企业登记信息已实现工商、国税、
地税的同步传送,应加快制定石材行业税源清分比对办法,形成《石材行业工商登记户数清理进度表》,定期开展工商登记户数和税务登记户数的清分比对。四是对电量计税、定期定额征收办法进行论证和调整。着力推进“电量计税”向“以电控税”的转变,分区域和分阶段稳步推进,作为监控指标的税电系数也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二)规范建账,进一步拓展石材行业的税收管理手段。一是推行查账征收。应充分利用税务机关管理、评估和稽查的手段,对达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建账条件的企业,严格建账和加强辅导。二是加强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对小规模石材企业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应按要求及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逾期不申请认定的,严格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征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并按规定强制认定。三是严格门前代开发票管理,防止石材企业通过代开发票分流销售收入规避一般纳税人认定。对纳税人在当年度门前代开发票累计已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必须按规定要求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三)夯实基础,拓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一是落实注销受理审核、强化注销实地核查以及加强注销后续管理,查处企业恶意注销和正常经营又不办理税务登记逃避税收征管的不法行为。对全市石材业户开展常态性巡查,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漏洞。二是加强纳税申报管理。针对个别石材企业虽已纳入税务管理,但长期零申报、零税负和申报不达起征点的情况,应定期清分和调查核实。三是规范石材企业所得税管理。加强对亏损和微利石材企业的检查,对连续亏损、规模较小、账册不健全、不具备查账征收条件和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等符合核定征收条件的企业进行核定征收。对申报不足或申报不实的企业进行重点评估或者税务稽查。
(四)政策引导,助力市政府对石材产业实施转型升级。一是打造大型标杆企业。借鉴福建南安经验,建议政府选取50家左右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石材企业或规模以上企业,在税收、技术、业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用好税收杠杆,出台有关税收扶持措施和财政奖励办法,引导石材产业规范经营和主动转型升级。二是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导向作用。宣传和落实好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对偷逃税款、低价竞争的企业加强税收监管力度,促使企业更多地在技术研发、自主创新上下功夫。
(五)建议加快税制改革,为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税收政策支持。一是扩大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建议加快税制改革,扩大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二是加快“营改增”扩围步伐。下游建筑行业征收营业税不仅助长了石材企业不规范使用发票和偷逃税款的行为,还将导致企业因未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而重复征税。建议加快“营改增”扩围步伐,尽快将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完善石材行业上下游抵扣链条,从而倒推行业实现规范管理。三是扩大一般纳税人简易征收办法适用范围。现行石材行业中,简易征收办法只适用于销售自产建筑材料所用石料的一般纳税人,加工类纳税人不能适用此规定。对于因销售方拒不提供增值税发票等原因而无法取得进项发票的大型石材加工企业和石材工艺厂、石雕厂这类工资等重要成本不可能取得进项发票的企业来说,不愿扩大规模或逃避一般纳税人认定几乎成为必然选择,不利于石材企业做大做强。因此,建议将一般纳税人按6%简易征收的适用范围扩大至石雕、石刻等石材工艺品业甚至是整个石材加工业。四是加大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为鼓励石材行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建议把人造石荒料、板材、规格板等纳入财政部、总局规定的“特定建材产品”范围,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五是改革现行海关缴款书“先比对后抵扣”的做法。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级别较高的“双抬头”海关缴款书、从事进口贸易的商贸企业实行“先比对后抵扣”的管理办法,以防范出现重复、多头抵扣的风险;而对从事自营进口的生产企业则采用“先抵扣后比对”的海关缴款书抵扣办法。六是简化符合视同自产产品出口政策办理手续。为避免税务风险,部分企业往往将石材组装配套产品作为非自产货物予以申报,导致未能充分享受出口免抵退税政策。建议简化手续,对石材出口企业的辅料和洗手盆等配套外购货物报税务机关备案后,可视同自产产品按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操作。七是进一步降低白云石类进口关税税率。基于国内石材资源的限制,我国降低了大部分进口石材的关税,其中大理石、花岗石和砂岩等荒料的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为0,但不包括白云石类。建议把白云石类进口关税税率也降低为0,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白云石类石材企业的成本压力,提高该类产品的议价空间。
(六)源头控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协同机制。一是进一步细化石材企业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具体内容、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协税护税的责任分工,及时互通有关涉税信息,确保涉税信息利用的实效性。二是建议市政府成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涉税信息,研究解决规范石材行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三是建议海关部门出台加快报关公司发展和优化石材通关环境的措施,引导石材企业的荒料进出口在云浮报关和办理,使企业能够顺利取得进销项抵扣发票。四是适应目前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要求,由政府牵头,加强与大船公司、大型物流公司的合作力度,畅顺物流,着力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为企业减负增效,创造有利于进口石材合理回流的物流条件。五是建立和完善石材加工企业管理制度,由税务、海关、外经贸部门联合管理,互通石材荒料有关数据,加强源头管控。加强对进出口外贸企业和代办荒料运输兼报关进口业务企业的监管,防止个别企业套取他人进口海关完税凭证抵扣税款现象。同时,建立完善石材荒料进出口台账,从石材荒料进出口环节延续石材行业增值税管理链条,弥补目前石材荒料市场税收管理手段的欠缺。
(七)个性化服务,为石材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优质的服务是保障税收政策被纳税人理解和接受,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税务部门应当对石材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一是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引导企业主动认定一般纳税人并做好纳税申报、发票开具、进项税额抵扣等工作。二是提供快捷办税通道。对石材企业实行特事特办,尽可能加快涉税事项办理进度。三是抓好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特别是加强同石材商会的沟通,掌握石材企业的普遍需求。四是全面落实出口退免税政策,加强对企业资金支持,帮扶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克强 《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求是》2010年11月。
2.安体富 《2013减税进行时,中小企业期待春天来临》 《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年2月。
3.高培勇 《2013积极财政政策“线路图”》 《人民日报》2013年1月21日。
4.杨卫华 《发挥税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中国地产市场》(国土资源部)2010第5期。
5.张永忠 《税收优惠、超域影响与法律应对——基于“营改增”试点的法律检讨》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第五届南方财税法市场论坛》。
6.吴维力 《云浮石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年3月。
课题组组长:张建华
课题组成员:梁云谦 王 可
谢志勇 童杰鸿 陈为清 黄 维
王小惠 梁洁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