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堪称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技艺。从人类起源开始,就有在石上刻字的习惯;而石雕的巅峰之作: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更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现如今,随着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高科技手段的普及,那些手拿锤子、凿子的石匠们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金州,仍有一位老石匠坚守着他家传百年的石匠铺,坚守着这门堪称巧夺天工、石破天惊的传统技艺。他就是“胡氏石雕”的传承人——胡乃成。
A 父亲返回大连带来石雕技艺,石匠铺一度很受欢迎
胡乃成的铺子就开设在金州新区内,铺面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门口“胡氏石雕”四个大字一看便知已年代久远,仿佛在向人们娓娓道来这石匠铺的几十年兴衰起伏。石匠铺里虽然狭窄、昏暗,却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形态各异的石雕作品。晶莹剔透的葡萄,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奔腾疾驰的骏马群,甚至还有神形俱备的爱因斯坦浮雕像……这些用石头一凿一刀精心雕刻的石雕作品,每一件都耗费了石匠极大的心血。
作为胡氏石雕技艺的第三代传人,68岁的胡乃成已在狭小昏暗的石匠铺中度过了大半生的岁月。“我家祖传的石雕技艺,是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的。”清末时,胡乃成的爷爷居住在山东省莱西县,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石匠。但胡乃成的父亲老胡先生却从小饱读诗书,是一名精通书画的文人,所以没有承袭祖传的石雕技艺。
老胡先生18岁时随着闯关东的大潮来到东北。在大连,老胡先生做过记者、工人、农民……在各个行业间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时逢动乱年代,老胡先生一身书画技艺没有发挥之处,只好重新回到了山东老家,跟其父亲学习石雕技艺。经过几年的苦心学习,天资聪颖的老胡先生终于学有所成。于是又返回大连,在金州开了一间石匠铺。
儿时的胡乃成对父亲的石匠身份印象非常深刻:“我几岁的时候,就常见他手拿石锤、錾子去给周围的乡亲修房造屋,他不仅力气大,还会在石头上雕字刻画,技艺很精湛。他雕字,字体可以随你要求;他刻画,刻啥像啥……就连我小时候的玩具也都是父亲雕刻出来的。”胡乃成回忆说,父亲的石匠铺一度很受欢迎,直到上世纪50年代,现代化的机械投入使用后,石匠铺的生意逐渐萎缩,后来父亲年纪也大了,石匠铺才关了张。
B 子承父业重拾石雕技艺,第一件石雕作品让他成了万元户
虽然老胡先生有一手精湛的石雕技艺,但最初他的8个儿女却没有一个继承他的技艺。胡乃成的兄弟姐妹,当兵的当兵,工作的工作,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胡乃成本来也在工厂工作,后来工厂倒闭了。考虑到胡乃成的未来,老胡先生便将石雕技艺传给了这个儿子。从那之后,胡乃成在家闭关修炼,雕刻技艺得以突飞猛进。
“父亲教给了我太多太多,从看图纸、思考雕刻到如何下料,加上我自己多年对石雕的理解,拓宽了石雕技法。”1984年,学有所成的胡乃成下决心要将石雕发扬光大,于是在金州城内又重开了“胡氏石雕”。祖辈传承的石雕技艺到了胡乃成这里,经他刻苦钻研更是散发出无穷魅力:一块块平常的石头,在胡师傅手下便成为了奔腾的骏马,活灵活现的公牛。“我刻东西不需要打图纸,只要给我一张照片,我就可以刻出立体的图像,人物动物我都能刻。”让胡乃成骄傲的是,石匠铺重开不久,他就接了一个大活,也正是因为替某工厂雕刻了一座大型雄狮石雕,胡乃成在当地一炮成名,也让他得到了第一桶金,一下子变成了万元户,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万元户是多么的稀有。从那以后,胡乃成一发不可收,很多工厂、景区都找他雕刻大型石雕。“像这样的大型石雕,我以前每年雕两三个,一共雕刻了20多个。”胡乃成骄傲地说。
C 石雕制作走上流水线,他坚守最后的传统石雕技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机械的应用,传统手工石雕逐渐被人淡忘。胡乃成说,现在虽然还有石雕工厂,但那里已经很少是纯手工了。先进的雕刻机可以根据电脑程序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工厂里的石匠更像是雕刻机操作员,石雕生产逐渐商品化,流水线上机械生产的石雕作品代替了传统手工艺人的精雕细琢,缺少了传统石匠那种匠心独具的艺术创造力。
传统手工艺人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尴尬境地,面对这传承百年的石雕技艺,胡乃成作为石匠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现在也有人来找我制作石雕,但都是茶盘一类的小物件,需求没有以前大了。”胡乃成谈及石雕现状,感慨万千。记者了解到,由于石雕费时久,耗心神,胡乃成的孩子都没有继承他的技艺。“以前也有徒弟找我学习过这门技艺,但都抱怨太苦太累,由于缺乏艺术底蕴,最后只能半途而废。”
虽然传承百年的技艺面临失传,但胡乃成没有放弃陪伴他走过大半辈子的锤子、凿子,依旧坚持在石头上雕琢着自己的梦,他是希望留下更多的作品,让更多人感受石雕的魅力。 |